今天是三八妇女节,这个在百年前由芝加哥女工罢工平权所诞生的节日,近几年在全国市场领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。在绝大多数商家的口号里,“妇女”这个词逐渐被淡出,随之演化出来的是“女王节”、“女神节”等新名词。在节日名称的演变过程中,不论是实体商家还是电商,一直在不断借势促销,力争将3月8日打造成“消费节”。
妇女节变女神节 商家帅哥导购
作为春节后第一个促销季,瞄准的又是经常“剁手”的女性,各大商家自然不会放过3月8日这个特殊的节日。有的商家出奇招拼颜值、拼活动、拼力度,推出“帅哥导购”、“女王车位”,有的则直接打出3.8折,试图最大程度地提醒女人们,这才是节日里的大促销。
近日,在崇文门、西单、王府井商圈里,“妇女节”三个字罕见于商场的营销文案中,取而代之的是 “女王节”、“女神节”、“女人节”等字样,同时“乐享女人节、一起做女王”,“女神驾到”等粉红风格海报也充斥眼球。
3月本是消费淡季,但3月女人节营销活动,给商场带来不错的人气和销售。上周末,京城各大商场化妆品、内衣、女装、珠宝等商品都呈热卖趋势。在折扣力度上,消费满指定金额再减38元、购物3.8倍积分、全场第二件3.8折、部分品牌化妆品节日期间低至五折……试图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。
此外,百度外卖、每日优鲜等电商平台,也搭载三八妇女节主题,立足爱美会吃主题,推出“女王的花房”、“女王的甜品”活动页面。
商家:更改妇女节名称为带动销售
对于为何在商业宣传中把妇女节变成女神节、女王节,某商场有关负责人介绍,从商场的数据来看,有近七成的消费来自女顾客。更重要的是,女性在消费过程中,非理性消费的比例占20%以上,现场的情绪、气氛、广告都会成为促使女性下单的原因。比如在一些化妆品柜台,高颜值的帅哥作为导购或许也能拉升女性购买力。
一家大型购物中心负责推广的业内人士表示,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,商家抓住所有的节日做文章,才有了“节日经济”的说法,而“妇女节”得到商家的重视,也是顺理成章的事。
该业内人士说,从春节到五一节,中间存在促销的空档期,都没有特别适合专门针对女人促销的节日。尤其是服装行业,因为春天比较短暂,春装没有季节去销售,好容易有个妇女节,商家都会尽可能去美化这个节日的寓意和名字,这样才显得更加时尚,比如叫“女人节”、“女神节”、“女王节”等等,吸引女性去消费。 “女性更爱逛街、爱消费,平时花钱太多可能会觉得这样很败家,但是一旦有了过节这个理由,女性消费起来也理直气壮,减少心理负担。”
对于妇女节一词的变化,消费者也并非不买账。北京青年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余位消费者,部分受访者表示,看到女王节、女神节的称呼感觉心理更易接受,有一些年轻女性表示对于被称作“妇女”有些反感,原因是“被叫老了”、“太落伍了”等。此外也有不少受访者表示,商场如何称呼“妇女节”无所谓,只要促销够吸引人就好。
说法
妇联:妇女节内涵不应庸俗化
针对商家将三八妇女节打造成购物的“女神节”、“女王节”这一新现象,北京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,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、平等、发展的节日。购物是“她经济”下的锦上添花,但节日的内涵传统不能丢。
该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,今年是三八国际妇女节走过的第107个年头,长期以来妇联一直把三八妇女节作为宣传妇女工作、妇女典型的一个时间节点和载体。随着时间的发展,特别是年轻女性对于三八妇女节的关注,再加上商业因素的助推,现在围绕妇女节有了多种多样的活动,特别是商家推动的购物,渐成主流,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丰富了“妇女节”的内涵。
但是三八妇女节的意义远不止吃喝玩乐买东西这么简单,它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、争取发展、争取男女平等的节日。一个世纪以来,世界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了不懈努力。三八妇女节的意义和内涵不应该被人们淡忘。
作为妇联更希望这一天全社会都能够倡导其本身的主流价值观,也就是倡导女性关注自身在社会、家庭生活中平等的权利;把我们在经济、社会领域优秀的女性事迹和温暖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年轻女性,让她们从榜样的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,赢得更美好人生的能量。所以,三八妇女节前后,作为妇联会推出全国三八红旗手、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评选。
全国妇联主管的中华女性网特约评论员高富强也认为,各种面向女性的促销噱头可谓花样繁多,甚至不惜冠以“女王”之尊。原本是争权利促平等的“国际妇女节”,到了这些精明的商家眼里,就成了纯粹买买买的消费节。商业化、娱乐化、庸俗化使三八妇女节背离了它的初心。
大事记/三八妇女节
国际妇女节的概念萌生在20世纪初,国际社会正处于工业化时期,急剧增长的人口,激进的意识形态,社会状况十分动荡。以下就是重要事件的年代:
19041904年4月,中国的《妇女界》发表了《女子家庭革命说》
19071907年1月14日《中国女报》在上海创办。秋瑾任主编兼发行人。
19091909年,根据美国社会党的宣布,第一个国际妇女节2月28日在美国被定为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直到1913年。
19101910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社会主义国际会议上决定要确立一个妇女节日,作为对妇女运动所做出的成就的褒奖。这个计划由来自17个国家的100多名妇女指定,其中包括最早在芬兰国会中取得选举权的三名妇女。但在那次会议上并没有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。
19111991年,但在台湾岛内内政部却取消了原本妇女节时妇女可以放假的规定。
1911年,奥地利、丹麦、德国和瑞士将妇女节定为3月19日,超过一百万人在当天参加了集会。除了要求得到选举权和政府公职权,她们还要求得到平等的工作和就业培训机会,并且要求消除工作中的性别歧视。不到一周,在1911年3月25日纽约发生了悲剧,一场大火夺去了140多名女工的生命,她们大多是意大利和犹太移民。这个事件给了美国政府极大的压力,工作环境恶劣造成的灾难不容忽视,国际妇女节的制定摆上了台面。
1913-1914在一次大战前夕的和平运动中,俄国妇女在1913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庆祝了她们的第一个节日。而在欧洲的其他地方,在随后的几年里,妇女们总是在3月8日前后来举行集会,表达她们团结起来抵抗战争的决心。
19171917年,二百多万俄国士兵死在战争中,俄国妇女再次选择在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为“面包与和平”举行罢工。不顾政府的反对,妇女们走上街头。四天后沙皇不得不退位,临时政府赋予妇女们选举权。这个历史性的星期天是罗马公历的2月23日,而在其他国家所使用的阳历中,这一天是3月8日。
19751975年联合国宣布为国际妇女年。每年于3月8日举办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。
1975年、1980年和1985年,联合国先后在墨西哥、丹麦和肯尼亚召开了3次世界妇女大会纽约妇女为争取平等权利举行示威游行19761976年至1985年为联合国妇女十年。
19771977年:支持妇女工作权利。
19781978年:生育选择自由的权利。“我不是一个生育机器!”广大妇女要求选择生育、自由堕胎的权利。